楼主
学好化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有些人认为化学是“文中理,理中文,学习起来很烦人”。其知识点很多并且都需要记忆。诸如特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氧化或还原性、比重等等,这些知识点很小也很零碎,但是却很重要,需要学习者都必须记下来。很多化学题目往往都是从这些性质中找出突破口的。例如,题目里出现了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则可判定为H2S;两种溶液混合后呈血红色,则可断定存在Fe3+和ScN—等等。化学的理论色彩很强,因此它更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更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移接类推能力(对有机化学尤其重要)。没有良好地掌握这两种能力,或许学生能学好各个章节,但一旦综合考试,仍然会捉襟见肘。只有把各知识点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内联外接,纵横交叉,构成知识公路网,才能在层出不穷的化学考试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下面是一些学好化学这一门课的基本方法。(一)、首先要注重氧化和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贯穿了整个中学化学的始终,是需要大书特书的理论部分。不仅要熟记各种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及其相对强弱,而且要与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方程式配平、电极反应式紧密联系起来。该理论可用六个字高度概括:得低还,失高氧。“得低还”,意思是一种元素得到电子则其化合价降低,反之亦然,同时该元素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失高氧”含义类同。至于各元素及由其构成的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息息相关。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进而元素周期表的创立,是化学发展史的一大里程碑。把握周期表,关键掌握以下规律:主族族数=该族元素的最高正价=该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周期数=该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由电子层数(主因)与核电荷数(次因)共同决定;同一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越弱(从而氧化性越弱),失电子能力越强(从而还原性越强);同族元素化学性质具有类似性,等等。化学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外界压强、温度、催化剂影响;化学平衡则受反应物浓度、压强、温度影响,与催化剂无关。关于平衡移动原理,大多数教师都强调该原理中的“减弱”二字。减弱并不等于消除,这一点类似于物理中的楞次定律。该原理不仅适合于化学平衡,而且适用于电离平衡,溶解平衡等其它平衡状态。
(二)、口诀学习法。化学中要背要记的东西不少。不少同学就因常见的化学元素记不住而开始厌恶学习化学。把这些知识编成较易记住的口诀,就好学多了。如:氧中燃烧的特点:氧中余烬能复燃,磷燃白色烟子漫。铁燃火星四面溅,硫燃紫光真灿烂。再如:氯中燃烧的特点: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
(三)、“要素”学习法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构成化学这部庞大机器的所有基本零件。化学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就是靠这些“基本零件”构成的。因而学习化学,首先要重视化学概念的学习。其次如何对待为数繁多的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过程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调动以记忆为主的各种心理因素。这些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在了解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之后的第二步工作,应把化学中所有学到的概念都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形成一个大的概念网络,再进行有意识记。同学们要每学一个新概念,都立即进行分析,把它归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归纳到整个概念网络中去。如能经常这样进行有意识记,则概念的联系就会越来越多,概念和含义及其所概括的内容也就越丰富,对概念的理解也就越深刻。有意识记又能够促使同学们找到的联系更多,概念网就越联越大,所学知识就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化学实验也是化学这门学科的要素。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不能把化学实验仅仅作为培养一些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的手段,更应该重视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的作用。一般的同学在做化学实验时,往往都是照方配药。一边看试验报告,一边做,看一步做一步,结论就是在书上抄抄,这样对学好化学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做实验时,先是预习。搞清所做内容,充分熟悉反应物、产物、试剂的物性和化性,根据反应原理试着设想反应会出现什么现象,什么结果,清楚地熟记每一个操作步骤,做好预习报告。在实验时,仔细观察现象,变化与自己所了解的原理是否吻合。如“反常”的话,不要急着问老师,自己试着思考可能出误差的原因,再根据反应条件,重做一遍,或稍改变一下条件再实验一下,最后再请教老师。实验结束后进行小结,分析实验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时吸取教训,就会有进步。
最后再谈谈化学计算这一要素。对于化学计算的学习,要善于透彻理解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有关化学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学平衡的计算等,要通过有目的地做习题来实现。